1、依法監督是前提,創新方式是重點
醫廢監督管理,涵蓋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監管體系,在防控疫情方面做到依法監管尤為重要。
建設醫廢應急處置設施,需按照應急處置相關管理辦法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啟動應急處置建議。
存在醫廢處置能力缺口的區域,建立跨地區協同機制,增加移動式醫廢處置設施。對涉及醫廢處置設備生產、醫廢經營許可資質等,依法實行臨時性豁免。依法壓實企業主體責任,醫療機構、醫廢處置和運輸企業等制定應急預案,做好設備故障、運輸泄漏、醫廢數量劇增等極端情況下的應急演練。嚴格執行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最新印發的醫廢應急處置特殊規定。依法強化監測醫療機構、處置外排廢水,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廢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及時發布醫廢應急處置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對地區和醫療機構分級管理模式。利用大數據平臺,參照疫情地圖,制作符合地區特色的醫療廢物監控圖,以縣域為單位,實行嚴格有但差別化的醫廢疫情防控機制。聚焦疫情較重地區和定點診療機構,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
對醫廢實行分級監管。對于涉及新冠肺炎的醫廢實現應收盡收、應處盡處、日產日清,嚴格依法依規將涉及新冠肺炎的生活垃圾納入醫廢監管。將有限寶貴的醫廢處置資源優先提供給新冠肺炎醫廢,盡快啟動醫廢應急處置機制。
重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做到“源頭可溯、過程可控、處置可視”,利用5G+AI技術,對新冠肺炎醫廢產生、暫存、裝卸、貯存、處置及污染防治過程實行24小時視頻監控,對醫廢轉運環節運用物聯網技術實行定位跟蹤,實時監測處置企業污染物排放超標情況。
創新問題發現機制,建立涉及醫廢的線索重獎舉報機制,引導輿論監督,營造共同監督醫廢的良好氛圍。
2、部門協作是關鍵,科學防護是底線
醫廢全過程監管既包含產生、收集、貯存、轉運、處置等多個環節,又包括環境污染防治、疾病防治、安全生產、設備制造、運輸管理及技術創新等多個層面,需要各級政府統籌協調。
衛生健康部門對醫廢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門對其中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交通運輸部門強化對醫廢運輸車輛和路線的全過程監管,探索智能化運輸路線管理;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對處置企業生產安全開展監督檢查;科技部門鼓勵醫廢收集及處置新型技術的研發工作,尤其是移動式應急處置設備的研發;財稅部門加強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破解對鄉鎮衛生院、農村診所醫廢收集運輸成本較高的難題;環衛部門負責疫情較重小區、隔離場所的口罩等收集工作;公安部門依法打擊各類涉及醫廢的犯罪行為。
生態環保鐵軍需要熱情和擔當,也需要戰斗技巧和防護意識。一要迅速,做到所有醫廢及時收集、及時處理、日產日清;二要防護,嚴格保障各環節政府監管和企業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
要對所有參加執法的人員進行專業技術知識培訓,鼓勵采用無人機、水下機器人及視頻監控等無接觸方式開展檢查,結束后應進行滅菌處理。在做好依法依規監管的同時,主動指導醫療機構設置相對獨立的貯存場所,強化源頭就地消毒,如發生醫廢泄漏和暴露,應及時采取措施并報告。鼓勵提升醫物運輸、處置等從業人員科學防護能力,對設備設施進行自動改造,最大限度減少人員直接接觸,實現科學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