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出水的BOD/COD比值
當污水BOD/COD<0.25時污水難生化;
當0.25<BOD/COD<0.5時,污水可生化;
當BOD/COD>0.5時,污水易生化。
污水中的COD組分 可分為可生物降解的COD組分和不可生物降解的COD組分。
污水經生物處理后,可生物降解的COD組分大都得以去除,而不可生物降解的COD組分除有少量被活性污泥吸附外,大多數未能去除。
因此污水的BOD去除率總大于COD的去除率,結果使出水的BOD/COD大大降低,出水的BOD/COD一般小于0.2。
所以,通過測定進、出水的COD、BOD,觀察其BOD/COD變化情況,即可判斷系統的運行情況。
2、出水的懸浮固體SS
在污水中,懸浮固體SS 由無機成分組成的非揮發性懸浮固體兩部分組成。在生物處理中,SS經預處理后大部分被去除,剩余的SS在曝氣池中大部分活性污泥吸附,只有極少部分被出水帶走,如果活性污泥的降性能較差、結構較松散、顆粒較小,在流經二沉池時,部分活性污泥就會隨出水上浮外漂,造成出水SS升高。
因此,通過測定出水的SS就可以判斷系統的運行效果。二沉池引起的的出水懸浮物升高應區別對待。一般運行效果好的活性污泥系統,其出水ss小于20mg/L.
3、進、出二沉池上清液的BOD(COD)
污水的生物處理系統主要通過曝氣系統將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去除,因此流出曝氣池的泥水混合液的上清液的BOD (或COD)均已降到設計濃度。
二沉池的作用只是使從曝氣池排出的泥水混合液進行泥水分離,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進、出二沉池的混合液的上清液的BOD (或COD) 濃度不會有太大變化。
當系統運行異常時,曝氣池污泥混合液中的有機物尚未完全降解,即被送入二沉池,在沉淀池中,污泥微生物可利用殘留的溶解氧繼續氧化分解殘留的有機物,造成二沉池上清液中BOD (或COD)有較大的下降,可據此來判斷系統生化作用進行得是否完全和徹底。
4、進、出二沉池混合液中溶解氧(DO)
進、出二沉池混合液的溶解氧(DO) 在正常情況下不應有太大變化。
當發現DO有較大變化時,說明是活性污泥混合液進人二沉池后的后繼生物降解作用耗氧所致。借此可判斷活性污泥系統的運行情況。另外,用此方法判斷時,應考慮到活性污泥內源呼吸對溶解氧的影響。
5、曝氣池中溶解氧(DO)的變化
進水端因有機物濃度較高,污泥耗氧量較高,因此其DO值較低,到曝氣池末端,有機物濃度降低,耗氧量降低,其DO值上升。因此,可根據噪氣池進出端混合液中DO的濃度可判斷系統的運行情況。
6、曝氣池混合液的MLSS、沉降比和污泥指數
曝氣池混合液的MLSS應在工藝設計的要求范圍內。過高,就應加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過低,就應減少或停止剩余污泥的排放。沉降比SV一般控制在30%以內,較高時,應先計算污泥指數,判斷污泥是否正常,再確定是否排泥或采取其他措施。
一般SV和DO最好2~4h測定一次,至少每班一次,以便及時調節回流污泥量和空氣量。微生物觀察最好每班一次,以預示污泥異常現象,除氮、磷、MLSS、MLVSS、SVI可定期測定外,其他各項應每天測一次。
延伸閱讀:
曝氣池與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基本處理構筑物。由初次沉淀池里流出的污水與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其混合體稱為污泥混合液。
在曝氣的作用下,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溶解氧,使活性污泥與水充分接觸。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吸附,使污水得到凈化。
在二次沉淀池內,活性污泥已被凈化的污水分離,上清液達標排放,活性污泥在污泥區內進行濃縮,并以較高的濃度回流到曝氣池。由于活性污泥不斷的增長部分污泥作為剩余污泥從系統中排除。也可以送到初次沉淀池,提高初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