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二次供水,大家一定也有所了解,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CJJ140—2010)指出,二次供水是當民用與工業建筑生活飲用水對水壓、水量的要求超過城鎮公共供水或自建設施供水管網能力時,通過建設儲存、加壓等設施經管道供給用戶或自用的供水方式。
備注:以上圖片資料來源《中國水網》
一
二次供水水質污染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城市的發展,高層建筑的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原有的城市供水系統難以滿足新時期的需求,二次供水也隨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目前,我國城市二次供水的方法大多是建筑地下貯水池、屋頂水箱的方式。雖解決了部分高層用水的需求和管網水壓偏低的問題,但二次供水系統污染,飲用水水質下降,各種嚴重的水質污染時有發生,大大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而對水質要求越來越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強對二次供水的管理,保證用戶用到符合國家水質標準的水,已是供水企業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二次供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質問題,表現在供水水質色度、渾濁度、鐵、錳、氨氮、微生物等指標超標。二次供水系統的污染點主要是蓄水池和水箱,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質有:
污染1:紅蟲和細菌等微生物
水箱(池)內的水經過較長時間的累積,積累有各種有機物,提供了紅蟲和細菌等微生物繁殖的物質基礎;池內水體停留一段時間以及對流較小,以致水中含氧不足;池內溫度適合紅蟲和細菌等微生物生長及繁殖的條件;離水廠遠端水池水余氯的消降等均為紅蟲和細菌等微生物生存提供了條件。它們常寄生在水箱的積(污)泥、粗糙的水箱(池)的表面、水管內的水垢以及藻類之中。
污染2:濁度及色度
二次供水中濁度及色度明顯高于管網水、出廠水,這是二次供水設施(水池及供水管道)二次污染所致。
污染3:濁氨氮等有機物
調查表明,管網水和二次供水中氨氮的含量分別為0.02mg/ L、0.07mg/ L,二次供水中氨氮的含量明顯高于市政供水;耗氧量、總氮二次供水也高于管網水。
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時,使用過量的氯消毒劑容易造成氯消毒副產物氯仿、四氯化碳等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發生。
二
污染產生原因
1、二次供水管理存在不當的現象
在二次供水中由于管理不當的問題造成供水的衛生條件較差,存在某些建筑內的屋頂水箱沒有得到及時的維護和定期治理的具體措施、水箱蓋長期打開沒有上鎖等問題,有的將水池的通氣管封死,或者部分封死,導致水池中水團通氣不暢通致使水質惡化;有的將通氣管的防蟲網罩損壞,使外界雜物,飛蟲等進入水池而使水質污染。另外,絕大多數二次供水設施未設二次供水消毒設施和裝置。管理單位每年應對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并對水質進行檢驗,及時發現和消除污染隱患,保證居民飲水的衛生安全。
2、次供水系統的材質存在問題
二次供水管道的材質存在問題則會引起水質遭受金屬污染,目前我國二次供水管道大多使用鍍鋅鋼管,這種管道材料是國家命令禁止使用的,因其很容易和水產生氧化的化學反應,造成管道的腐蝕和結構從而使水質受到污染。某些建筑商為了個人利益使用這種材料進行偷工減料,取代了規定用的管道材料。尤其是使用冷鍍鋅鋼管對水質污染危害最大,冷鍍鋅鋼管不僅會老化生銹產生“黃水”,還會發生滲透爆裂等問題,使自來水受到嚴重污染。而在某些宿舍屋頂水箱中利用水泥鋪面、含鉛瓷片貼內層等措施,都會對水質造成污染,威脅到人體健康。
3、施工及結構不合理造成水質二次污染
(1)給水管與出水管設置不合理。
經調查,有的給水管與出水管敷設在同一溝槽內或者敷設位置太近,易造成水質的二次污染,原因是出水管道一旦損壞泄漏,在二次供水設施定時供水的情況下,給水管道在水泵關停和運轉時管道會形成虹吸現象,將出水管道泄漏的污水吸入給水管道,滋生細菌,造成水質的二次污染。或有的出水管設置過高,出水管以下部分形成死水區,而且出水管以下會有沉積物,造成水質污染;有的出水管設置過低,水池中的沉積物會進入出水管,從而沉積物進入整個給水系統,污染水質。生活水池與消防水池合建一池時,出水管深入消防水位以下,使水池中始終停留著部分不流動的消防用水,造成消防貯水成為死水區,從而污染整個水池水質。或因地形條件改變設計,將水池的進水管、出水管設置在水池的同側,水流便會在水池中形成短路,部分水便會形成死水,使水質惡化,造成水質二次污染。
現在多數水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池壁粗糙,池面滋生微生物,造成水質污染。水箱的內壁涂料不一,有聚胺涂料、環氧樹脂涂料、防銹漆等。有的附著力差,有的溶出污染物,從而造成水質污染。
(2)水池、水箱設計不合理造成水質的二次污染。
水池、水箱設計不合理會致使水質,現在的供水格局是供水能力大于用水需求,而在實際工程中,認為水池越大供水越安全,同時設計人員往往受用戶影響,及憑自己的工作經驗,在設計時,將水箱、水池容積設計偏大,以為可以安全用水,這樣重視了水量的保障,卻忽略了水池、水箱過大,會使自來水二次污染。據不少文獻報道:水箱的容積對水質的影響很大,自來水在水箱中貯存24h后,余氯為零。特別是在夏天,水溫較高,水中余氯迅速減小,24h后即為零,不宜直接飲用,監測部門監測結果表明;當水溫低于10℃時,滯留時間超過48h時;當水溫在15℃時,滯留時間超過36h;當水溫大于20℃時,滯留時間超過24h;細菌、總大腸菌群指標明顯增加。
這充分說明水箱容積過大無法保證水質安全,反而會造成水質的二次污染。而水池容積比水箱要大得多,水池設計會過大增加水在水池中的停留時間,水質變差的問題更突出。另外,水池的構造形式設計不合理,不利于水的流動,對貯存水質的影響也很大,使水變為老化水,致使水質惡化。供水實踐中,水質部門經常監測到管網中自來水的余氯合格,而水池中水的余氯為零,其主要原因是水池過大,水在水池中停留時間過長。
根據《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GB 17051-1997)的標準要求,供水單位每年至少一次對水池、水箱進行清洗、消毒、檢測。
物業公司對二次供水系統應該定期進行消毒與清洗,保障二次供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同時物業公司應做好清洗、消毒記錄工作,并嚴格對維修、清洗人員進行管理。在對二次供水設備進行清洗和消毒后,需要及時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比如四川泰安生科技咨詢有限公司)進行水質檢驗,若發現清洗后水質不符合衛生標準,應安排重新消毒清洗,直到水質達標為止。
《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GB 17051-1997)設施的水質衛生標準;必測指標色度、濁度、嗅味及肉眼可見物、pH 、大腸菌群、細菌總數、余氯。